一月 11, 2024 | 社宅vs包租代管
社會住宅前景?未來會停辦嗎?
社會住宅的出現背景
其實當前國內住宅與房市問題包含高房價、高空屋、高自有率。因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影響,許多人辛苦了一輩子,大多都會選擇買一間/好多間房。
所以許多人沒有房子住並不是因為台灣真的房屋不夠,而是因為房屋的價格過高,導致青年及弱勢家庭的基本居住需求遭受困難。
但房屋市場因為長期缺乏一個制衡機制,並且因為國人傳統觀念對房屋的執著,所以房價總是一路上揚。這導致愈來愈多人難以承擔居住上的開銷。
為解決上述問題,政府開始推動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政策,結合政府興建與包租代管方案增加住宅供給,同時鼓勵民間活用閒置資產,讓租屋成為無力購屋者的一種正常選項,進而發揮租屋市場與購屋市場互相制衡的協調模式。
當租屋居住跟購屋一樣的令人安心時,房價自然會因為民眾有另一個選擇而緩和下來。
圖片來源:https://image1.thenewslens.com/2022/7/v9pq4ia3eorl2i1pa2alnn93ljuai6.png?auto=compress&q=80&w=1080
社會住宅的由來
社會住宅從歐陸出現起已超過百年的歷史,是源於都市化過程中住宅市場供需機能之侷限性,致使中低所得者買不起房子,引起社會矛盾與政治衝突,或造成各種社會問題,經過諸多改革倡議後,最後採行以政府扮演起住宅市場外的補救角色,以提供「只租不售」的社會住宅來解決弱勢人民的居住問題。
至目前為止,台灣的社會住宅比例還是偏低,雖然政府從許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努力,但仍然是處於一種供不應求的狀態,跟周邊國家比起來,台灣其實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。
社會住宅的類型
目前政府推行的社會住宅主要有兩種:
政府或獎勵民間直接興建社會住宅,然後以低於市場行情的租金出租給所得較低的家庭、弱勢對象及就業就學有居住需求者。
政府辦理民間租屋媒合,以低於市場租金包租或代管方式提供給上述對象。
現在的目標是要在8年提供20萬戶社會住宅給民眾居住 (民國106年~113年) 。2014年審計部公布民國102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中指出,全國經濟或社會弱勢家庭沒有自有住宅者,合計有39萬4715戶,其中有社會住宅需求者為32萬8164戶,但根據內政部今年1月6日核定「社會住宅中長期推動方案」中統計現階段全國社會住宅供給戶數約6813戶,僅為需求量的2.08%。
如今已經是2022年,在數據上社會住宅的確有所增長,但比較起荷蘭瑞典或者日韓等地,台灣的進度仍舊不夠快。
圖片來源:https://image1.thenewslens.com/2022/8/byxxaqyw3snz0deqx9vaf3nwdfof8a.jpeg?auto=compress&q=80&w=1080
這是一個持續推行的長期政策
雖然進度稍慢,但只要能有長遠推動的決心,那自然會慢慢取得成效,畢竟所有成果都不可能是一朝一夕而來。
而且目前來說,包租代管的媒合房屋都是以一年為一簽,可以續簽,最長可一次簽三年。所以即使是屬於租住的房子,承租者也不需要擔心面對住到一半就被趕出去的窘境。
對租屋族來說,租期可確定,有餘裕安排自己之後的計畫本身就已經是一個保障。尤其關於社會住宅跟居住正義這個部分的措施是一個長期政策,國內目前還沒有達到之前所預定的目標,所以申請的民眾不需要擔憂未來有停辦的風險。
按照國內少子化跟社會住宅會漸漸變多的遠景來說,以後租房只會愈來愈容易,並且比起現在更加不容易會有租不到的情況發生。
社會住宅未來的前景
當然,也有人會擔憂長遠下來,國家財政無法負擔這般毫無期限的補貼,但其實台灣都市住宅最昂貴的成本在於土地,並不是房屋。
因此只要政府運用公有土地或配合其它規劃手段,其住宅營建成本可以壓低到每坪約 8-10 萬,且由於是「只租不售」,故土地可以永續運用,從國家財政長遠角度來看是比低度閒置或一次性出售消耗更為合理。
又推動興建社會住宅固然為政府的責任,並非意味要承攬下所有興建與管理維護工作,依據國外經驗,可採貸款及補貼來鼓勵第三團體、民間業者參與興建(如荷蘭、德國),以及積極支持非營利團體介入經營管理,透過這些作法,也能有效降低政府財政負擔,並使社會住宅提供更多元的福利照顧。
現在社宅的數量雖然吃緊,但是在政府跟許多業者的努力下,閒置資產轉為社會住宅已經是大勢所趨,設宅數量會在政策支持下慢慢變多。
加上配套福利以及租金補貼,買房將不再是唯一選項,房價有了租屋市場制衡以後,住房問題終有一日能夠解決,不管是租是買,國人將能以合理的代價得到滿意的居所。
希望終有一天,居住必有正義。
資料來源:內政部營建署/星鴻社宅
「從心出發.用心服務」星鴻租管真誠傾聽每一位房東及房客的聲音,因為我們深信好的住宅環境能帶給人們更多的幸福感,服務不是SOP,而是對您不著痕跡的貼心與用心。快加入Line@諮詢更多資訊,星鴻用心為您管好宅,找好宅!
九都服務據點👆
歡迎來電 0809-092-122 免費諮詢,或連繫您的專員~期待您的來電